《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总结了两千年以来古代人类养生长寿的经验,对养生之道做了高度的概括。如在《索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笔者以此为基础,诠释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之道发扬光大,为当今人类的健康造福。

1.《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一理论作为养生防病的思想,更主要是要认识到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并遵从这一规律。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气候与养生长寿”的关系和“环境对养生长寿”的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具体论述了顺应四时阴阳、调摄精神的养生方法,是“法于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时阴阳的盛衰消长,表现为自然景象、气候各异,使万物生长收藏。在自然界中,人必须要适应四时之气,方能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又以顺四时而养生长收藏之气来论述“法于阴阳”的精神实质。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适应阳气的生发,生机萌动,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人类精神活动要愉快无杀罚夺之意,即为“养生之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适应夏季阳气的隆盛、万物蕃秀之特点,精神焕发,热情洋溢,亦谓“养长之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万物收成,天气劲急,地气清肃,阳气收敛。则应早卧早起,意志安宁,精神收敛于内,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即“养收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阳气闭藏,必得太阳升起方可起床,方可避免阴寒之气的侵袭,故日:“去寒就温”,即“养藏之道”。总之,所述是对“法于阴阳”养生原则的全面阐释,也是人们最应遵循的养生法则。
2.《黄帝内经》中的和于术数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合于术数”是养生重要法则之一。合,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合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有走路、导引按摩、叩齿漱津、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尽管名目繁多,其目的是通过运动而达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古人早就意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吕氏春秋》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华佗更明确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报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所以他根据古代导引法,模仿禽兽特点而自创“五禽戏”。孙思邈针对老年特点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极强所不能堪而。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这是对《黄帝内经》“形劳而不倦”的进一步发挥。
3.《黄帝内经》中的食饮有节 两千年前,《素问·藏气法时论》已为人们总结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膳食。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个食谱有主食,有副食,而且阐明了各自的作用。五谷:稻米、麦、薯、小米之类为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热量与能量;五果、五菜为副食,为人体提供了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在新陈代谢中是必不可少的。五畜:猪、牛、羊、鸡之类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蛋白质、脂肪和各种氨基酸。因此“谨和五味”是食饮有节的重要方面。另外“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是指饮食过量而会伤害人体的肠胃功能影响消化。过度贪凉致使中焦寒盛,也可引发多种病症。如指出,寒凉饮食入胃是导致咳嗽的重要内因,《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人赖饮食五味以充养精神元气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五味不调和便可伤及五藏,故谨和五味便可气血流通,筋骨强劲,五藏安和,而健康长寿。
4.《黄帝内经》中的不妄作劳介绍的养生长寿之道,不妄作劳。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含义有三:其一是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其二是告诫人们不要违背常规地劳动,注重道德养生;其三是节制“房事”,不要妄泄肾精。而那些“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节其精者”是造成早衰的重要原因。如注意上述诸多方面,便可成为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人。如不注意道德修养、违背常规地劳动、不节制房事、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肾精,必然会造成身体虚弱。加速衰老。

5.《黄帝内经》中的起居有常 起居,就是指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起居有常即要求人们生活有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根据季节变化制定了与之相应的作息制度: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人们只有起居有常便有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反之则会半老而衰。
6.《黄帝内经》中的地理环境与养生长寿 《素问·五常政大论》有这样的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臼:„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天,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其意思是说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因为高者气寒,植物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寿命也就长,下者气热,植物生长较快,寿命也就相应短促。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在高山寒冷地带生活的人,因其体内代谢过程缓慢,故能长寿。反之,生活在气候温热地带的人,新陈代谢加速,故生命相应缩短。
7.《黄帝内经》中的恬愉为务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上古圣贤养生之道是“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智贤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即胸怀开朗,性情乐观,减少欲望,不畏威胁,不受利诱,对人友爱。做到这些就可以“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如果经常悲哀忧愁,“喜怒不节”,就会“生乃不固”而影响寿命。
8.《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贯主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可见古人在两千年前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做好预防疾病,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即没病防病,有病时要注意疾病传变,对疾病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685.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健康养生] [黄帝内经] [治未病]
-
引言家里的小宝贝三岁了,活泼可爱,正是探索世界的时候。但作为家长,你是否也在为孩子的未来保障而操心?三岁儿童保险怎么买比较好呢?大概需要多少钱?别担心,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保险问题!...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引言你是否曾经困惑,重疾险赔付后,终身寿险还能否继续提供保障?在保险的选择和配置上,这样的疑问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重疾险和终身寿险的关系,做出更明智的保险规划。关键要...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引言你是否曾疑惑,重疾险到底要不要包含所有病种?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如何选择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重疾险?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疑问,并提供实用的购险建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策。为啥要含所有病种首先,...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引言你是否曾经疑惑过,面对癌症这一健康威胁,选择癌症医疗险还是重疾险更合适?这两种保险在保障范围、赔付方式、价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哪一种更能满足你的实际需求呢?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癌症医疗险和重疾险的...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想要知道一个人长的漂不漂亮,那确实只要看一个人的外表,但是要是想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是怎么样的,那是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表面的,因为性格是人内部的东西,不是从外面就可以完全看出来的,所以想要了解到一个人的性...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引言你是否曾经疑惑,网上保险真的便宜吗?它可靠吗?如果不幸需要理赔,网上保险又该如何报销?别急,这篇文章将为你一一解答这些疑问,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网上保险的方方面面。一. 网上保险靠谱不?网上保险靠谱不...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哪怕人们深知人品是做人的基本,但是在这个社会上,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而放下人品的人也是不少的,因为人品不会给人带来明晃晃的利益,反而会深刻的感受到保持人品的痛苦,所以一些坚持不下来的人,很容易沦陷。但...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引言老年人在面对意外伤害时,经济保障变得尤为重要。了解老年人意外保险的报销金额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以应对意外风险。本文将为您深入讨论老年人意外保险的报销金额问题,为您提供一...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心地善良的人,大多数都是内心很柔软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很容易心软的人,才会让自己的善意按耐不下来,只要看见别人需要帮助,他们都会让自己尽力,可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他们做事不够强硬,让人...
2025-04-30
阅读全文 >>
-
引言你是否有想过医疗保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医疗保险计划如何为我们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和经济支持?面对纷繁复杂的医疗保障协议书,你是否感到迷茫?如果你对此感兴趣,那么请跟随我一起深入探讨医疗保障...
2025-04-30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