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病位虽在脾胃,却与肝脏相关,治疗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发布时间:2022-03-22 发表于话题:长期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点击:396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中医 > 消化不良,病位虽在脾胃,却与肝脏相关,治疗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手机阅读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人经常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生活方式和饮食上也常常不规律,许多人都出现餐后腹胀、早饱、上腹部或胸部烧灼感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还经常反复,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上述症状其实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胃肠病,主要表现为餐后胃部饱胀不适或有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难题,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在于缓解症状,但往往疗效欠佳,容易反复。相反,中医治疗则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病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痞满”“胃痞”范畴,其病因病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


而随着时代发展,历代医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也有诸多阐述。不过由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古人不同,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胃气壅滞。


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情志致病在诸多病因中尤为突出,长期精神焦虑、情志抑郁易导致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横犯脾胃,脾胃气机失调而出现痞满。肝郁日久,郁而化火,可致肝胃郁热,日久则胃阴亏虚;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清浊不分,水湿不化,湿邪困脾,日久损伤脾阳,出现呕恶、腹泻等症状。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





治宜疏肝、健脾、清胃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5个临床常见证型,即脾胃虚寒、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肝胃不和及寒热错杂证。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该病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胃气郁滞;治疗上主张根据不同证型,以疏肝、健脾、清胃为基础,随证论治。

疏肝气,畅气机

肝主疏泄,调节脾胃纳运,可促进饮食物消化、营养精微物质吸收及输布。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水谷不化,从而产生腹胀、呃逆、纳呆、嗳气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临床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情绪问题,患者因学业或工作压力大,长期情绪抑郁,或因年老体虚,导致性情急躁,情绪焦虑,但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经西医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或反复发作。因此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临证多使用疏肝解郁类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兼抑郁症状,肝郁得解,脾胃气机恢复正常,升降相因,诸症自解。





健脾气,助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将饮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并将其输布于周身脏腑组织以化生气血、津液的过程。«景岳全书·痞满»载:“虚寒之痞,治宜温补,但使脾胃之气强,则痞开而饮食自进,元气自复也。”脾气虚损,日久累及脾阳,脾阳虚,运化无力,饮食不化,痞满生成。因此在临证注重健脾、补脾、醒脾。


清胃热,调通降


脾为太阴湿土,胃为阳明燥土。«伤寒杂病论»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胃病多实、热证。现代人多喜食辛辣刺激食物或饮酒,日久则易生胃热;或因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致肝胃郁热。热为火之气,火为阳邪,其性炎上,胃火过旺导致胃气失于和降,气机郁滞,发为痞满;或因病程日久,津液耗伤,胃阴亏虚,胃失濡润,受纳、腐熟水谷功能降低,失于通降而致痞。因此治疗应善用清法,旨在清胃热,降胃气,并注重滋养胃阴,恢复胃肠通降功能。





病例分享


患者,女,46岁,2019年8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上腹部胀闷不舒1年余。刻下症:上腹部胀闷不舒,食后加重,疲倦乏力,肢软,少气,排便不畅,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稍腻,脉弦细。患者平素情志抑郁,喜静,纳食欠佳,睡眠较差,尤其夜间入睡困难。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呼气试验(-)。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痞满(脾虚气滞证)。治则:健脾理气,宽中除满。方以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太子参、茯苓、麸炒白术、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厚朴、枳实、炒莱菔子、柴胡、香附、酸枣仁。6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嘱患者规律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患者述其腹胀较前明显缓解,睡眠改善,大便每日1次,排便顺畅,纳食较少。原方去酸枣仁,加炒麦芽、炒神曲、焦山楂,共8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三诊。患者自述诸证缓解,继续以上方巩固治疗8天。1个月后随访,患者述以上述症状未发作。


按语:本案患者反复上腹部胀闷不舒1年余,病程较长,辅助检查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该患者长期饮食不节,久之伤及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胃虚弱,纳运失司,气滞湿阻,故见上腹部胀闷不舒,辨证为脾胃虚弱之证,以脾气虚为主,故以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既除中焦之湿,又防滋腻碍脾,使补而不滞;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枳实消积破气、化痰散痞,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酸枣仁养心益肝,宁心安神。方药对症、则诸症自解。

小结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临床疗效颇佳。赵琦教授在临证中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抓住该病病机、病性、病位,根据不同证型治以疏肝、健脾、清胃,同时重视饮食与情志调摄,常获立竿见影之功。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2506.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饮食] [脾胃失调]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痞满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1271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