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期,为何素食文化如此盛行?

发布时间:2021-05-20 发表于话题:佛教素食经 点击:601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文化 > 宋代时期,为何素食文化如此盛行? 手机阅读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就生长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在古代饮食文化的长河中,宋代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素食文化的盛行。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素食文化的盛行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素食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本文我们将一起了解素食主义,并探究其盛行的原因。

  一、 素食主义

  素食有五种含义,其一是指人类不知熟食之前的草木,其二是指瓜果、蔬菜之类,其三是指素餐,其四是指僧人的斋饭,其五就是平日之食

  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其历史悠久,“正心修德”、“有益健康”两种理念影响着素食的发展变化。“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素食自古就有,随着对自然的适应、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开始发生了变化,对荤和素的选择开始有了不同的变化。

  

  豆腐

  西汉初期出现的新品种—豆腐,将素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素食之风盛行、有了初步的发展,甚至受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专门吃素的人群。隋唐时期,素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风味。南宋时期出现了素食高潮,已有专门的素菜馆。到了清朝,素食的发展又达到一个高潮,已成为与四大菜系并列的又一大菜系,由此素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如今,素食文化已经发扬光大,素食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它更是是一种饮食文化,是一种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 宋代经济因素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也就带来了南北方的融合。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南北交通更加便捷、物产日益丰富、市场扩大、商品流通加快。

  经济重心的南移首先使人口大量迁徙,南北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南北方饮食文化也因此得以交融,南方的水稻、水产品传入北方,北方的面食等传入南方,各种饮食融合发展。新型农产品引种在江南地区,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也实现了“饮食大一统”

  

  宋朝集市贸易图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商品的流通。“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反应了宋朝城市的繁荣景象。“大小铺席,连门俱实,即无虚空之屋”,市场也随着人流的增加而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商品流通的加快,增加了物品的销售量,也推动了饮食市场的繁荣。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使南北交通不断便利。随着交通的发达,各种物产不断运输,物产也日益丰富。“东驾行在临安,士人谚云'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是菜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蔬菜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也逐渐增大,解决了之前蔬菜供应量不足的情况。蔬菜的食用开始变得家喻户晓。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人口迁徙、城市繁荣、商品流通、交通便捷,而这些都成为了饮食文化盛行的重要因素,也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饮食文化的盛行又为素食文化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支撑,这些因素都为素食即蔬菜、瓜果之类提供了销售市场与便利的销售途径,促使素食文化形成

  三、 宋代文化因素的影响

  1、佛教

  我们一提起佛教,就会想到吃素。在我们意识里,佛教教徒就是“出家人”,“吃斋”是天经地义的事。就是佛教的传播对宋代素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南朝梁开始,汉教徒就普遍吃素食,促进了佛家素菜的发展。到了宋朝素菜更是达到了高水平时期,出现了许多素菜、素点。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素食的名称大都带有“假”字,例如假炙鸭,假鱼脍等,说明当时宋代人已经用素食代替了肉食,对素食依赖性极高。

  佛经上规定了僧尼必须食素,提倡食素可以有利于身心健康、尊重生命平等。佛教的素食观念与慈悲心、因果轮回、平等观念息息相关。佛家之人都以慈悲为怀,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热爱一切生命,他们认为吃肉的人是允许杀戮存,不会真正成佛。所以,他们通过吃素食的方法净化心灵,获得慈悲之心。

  佛教教徒的宣扬,政府的大力支持都影响着宋代的饮食文化,促使素食出现在世人面前。

  2、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的相关规定中有:“不得杀害一切物命,不得渔猎伤煞众生,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之物......”,上天有好生之德,道教弟子应以杀生为戒,而能实现的方式就是吃素食。“味中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这句话点出了道教提倡素食的最终愿望,就是为了修道,为了实现所谓的“长生不老”

  北宋时期,道教发展迎来了高峰期。真宗、徽宗先后掀起了崇道高潮,使道教有了重大的发展。“人之受用,自有计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是可以养寿也”。人对生活的需求是有一定限制的,节制饮食、清淡寡味,才能永葆健康,可以长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人民受道教影响至深,都想要追求长生不老,从而选择素食。

  

  3、儒教

  儒家提倡“仁义”,而素食是践行“仁义”最有效的方法,因此 儒家也提倡素食。孔子曾对颜回说: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此意指心灵净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其弟子也要求持戒。孟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远庖厨”,这句话符合儒家“仁”的思想,正是受其影响,是素食之风更加盛行。

  儒家思想最看重礼仪,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也提倡素食,主要就是因为守丧的要求。服丧,指在一定时期内带孝,对死去的亲属表示哀悼。旧时,在服丧期间有不能喝酒吃肉,不能舞乐作乐,不能娶妻纳妾,不能行房事等多项规定。“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如果在服丧期间违反了这些规定,便会被认为“不孝”。服丧期间需要进行斋戒,古时的孝子为了体现自己的孝心,会将服丧期增长。最后,终身食素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儒家的素食文化在服丧期间不断发扬光大。

  宋代的佛教、道教、儒教,都以它们独特的形式对饮食文化产生影响。佛教的慈悲心肠、道教的长生不老、儒教的“孝道文化”都影响着宋代人民的饮食结构,对素食文化的盛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宋代社会因素的影响

  1、政治集团的倾向

  宋朝除了真宗、徽宗崇尚道教外,其余皇帝都是宣扬佛教,以巩固统治。统治者对佛教的宣扬带有严重的政治倾向,他们在大型祭祀活动中都会进行斋戒。由此可见,素食在宋朝位于较高的地位,并对百姓的影响深远,佛教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

  统治者是一个国家的榜样,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百姓的行为方式。古代社会具有迷信色彩,对于佛教的宣传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且对于祭祀活动的斋戒,也有着“推销”的行为。“应大忌日,行香,臣僚并素食”,食素算是被传播四处,百姓们大都顺应佛教的发展而食素。

  2、士大夫的践行

  随着佛教、道教、儒教的影响,文人深刻地践行了素食主义。“殷殷故煮菜,知我林下风”将食物之美与高洁的精神相结合,食素之风与士大夫的志高行趣相契合。士大夫受宋代医学的影响,几乎都对素食“情有独钟”。

  

  苏轼

  苏轼食肉,我们经常会想到“苏东坡”著名的东坡肉,这样一位“肉食主义者”,也是积极推崇素食。我们常说的人间至味是清欢,是苏东坡推崇素食的真实验证。黄庭坚有:可使士大夫知其味,不使吾民有此色。朱熹有:吃菜根诸事可作。这是宋人的情趣。爱国士人陆游也是个忠实的素食主义者,尤其是在其晚年,几乎是绝荤,其诗大多集中于素食的主题。

  宋代社会繁荣昌盛,政治集团、士大夫倾力相助,素食能够在宋代蓬勃发展。文人受三教、思想文化的影响,追求节约淡泊,崇尚素食。正是政治集团的政治倾向、士大夫们的践行,让市民阶层更加了解素食文化,也无形中为新型素食的制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宋代将素食推向了高潮,无论是行动,还是宣传都做到了极致,让世人更加了解素食。

  五、 结语

  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佛教、道教、儒教的影响,政治集团、士大夫的践行影响了宋代素食文化的盛行。素食文化的发展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烹饪技术的发展,而素食文化的盛行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人们对荤素的界定更加明确,也为后世的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 倡导了绿色饮食的理念。最后,也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并将其流传百世,为我们的中华文化增加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69.html

标签组:[佛教] [文化] [宋朝] [素食] [道教] [饮食文化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文化推荐文章

文化热门文章

0.0935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