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中医谈到气血不足,怎样的表现才算是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应该如何治疗呢?
气血不足是指气虚和血虚。
(一)气虚
气在中医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
因此说如果气是虚的那么人的全身上下都是虚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现象,比如很怕冷,有时即使是大夏天,手也会很冷。
不只是手,对女人来说,她的子宫也是寒气逼人的,妇产检查时医生也会感觉到孕妇的身体也散发着寒气。
而且这种气虚很容易遗传给孩子。因此说一旦气虚一定要及时调理,不要在孕期气血不足,对大人、小孩都不好。
气虚也会使人头晕耳鸣,是因为气虚,也不通,整个身体循环不好,对各个器官造成伤害,耳鸣头晕,腰酸背痛等等。
(二)血虚
血液在中医术语中是指循环在脉中的红色液体物质,具有滋养化神的作用。
血液向各脏腑器官输送营养。如果营养不足,就会出现血虚,那么人也会出现营养不足,乏力,提不起精神,对女性来说,就会月经不调。
因此说只有气血充足,气血才好。
为何有些人会气血不足?而且一直在补充,气血还没有补充?
1、先天原因
按照上面的说法,有些人是因为母亲怀孕时,自己气血不足,那么就有可能遗传给孩子,这是先天原因。但这只是少数人。
2、后天原因
大部分人还是因为后天的原因,比如脾、肝、胆、胃虚弱,这其实是人们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造成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喜欢味道重的食物,比如辛辣的火锅,高糖的蛋糕,凌晨的炸串夜宵,各种反季节的饮食,比如冬天吃冰淇淋和西瓜。即便是天气热的时候,也要来一个冰镇西瓜才够味道。
这种一年四季不合适的生活方式损害了许多年轻人的脾、胃、肝、肾。气血当然不足。只要不改变生活方式,再怎么补,气血还是会从各方面流失,一直不足。
常见的气血不足调理方法:
1、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说一旦我们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一定要立即治疗。但是有时候每个人的治疗方法都只是短暂的,比如去医院吃点东西,早睡早起,身体确实变好了,但是一旦身体好转,就立刻开始了之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或者有些患者只靠药物,并没有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因此说,会有人很疑惑,明明我一直在调理我的气血,为什么没有改善?原因之一就是这样。
2、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二,不要胡吃海喝,能不点外面就不点,学会自己做饭吃。外卖里放的调料看不见,吃不出来很有风险。而且不要连续吃太冷太冷的食物。不只是冰淇淋,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只要少吃含有瓜字的食物,都是大寒之物,不管是西瓜还是冬瓜。可多吃些鱼蛋,糙米这种温食。只要这两点能保持下去,就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3、适度的运动
当然还是需要适当的运动,这样才能让血液循环的更快,整个人的气血都能上来,脸色也能红润,精神饱满。对女性来说,经血可以顺利排出,毒素不会积累。如果残留的经血无法排出,就会腐烂成毒素,所以这也是气血足的重要性。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健康。只有生活才能有活力,所以运动是我们的点睛之笔。
调理气血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方法是否正确。方法不对,调理时间再长,都是做无用功。因此有句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能病急乱投医。找准点,逐一攻陷。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8113.html
标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