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虢,一个不起眼,但决定了周朝历史进程的国家。

发布时间:2021-05-28 发表于话题:周朝历史 点击:1669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历史 > 西虢,一个不起眼,但决定了周朝历史进程的国家。 手机阅读

一、前言:

       提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很少有读者会想到虢国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国家。甚至大部分人见到这个国名、会念这个字(guo2)也仅仅是源于三十六计的“假途灭虢”而已。然而正是由于虢国尤其是西虢国君在西周末年和东周前期经常担任周王的卿士,因此虢国这个畿内小国在周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尽管很多时候是负面作用。

       对于虢国有几个的争辩,古来有之,有二虢说,四虢说甚至五虢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笔者简短截说,就挑史家皆无争议的东西二虢展开吧。

 

二、始封:

       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的时候,虢国扮演的是极其重要的角色——拱卫西都镐京和东都洛邑。从地图上看,二虢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西虢在今天的宝鸡市,扼守关中盆地的最西边,抵御当时西边的西戎少数民族;东虢更是位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虎牢关(当时叫“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图为西周初年分封图,谭其骧历史地图集)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重要的地方分封谁来镇守呢?当时能征善战的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都被封到东边和北边要地,南边一片荒蛮,都封给小国去开荒了,东南有自己的伯祖太伯、仲雍的后人在开荒。周武王最担心的敌人——商朝后裔、纣王的儿子武庚正好在分封在虎牢关以东的商朝故都,周武王派自己三个得力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在武庚周围建立鄘、邶、卫(史称“三监”,后叛乱周朝,被周公旦镇压)。上面这些“牛人”都分封了,剩下的除了名存实亡的前朝遗孑、自己年幼的弟弟和儿子封到写不起眼的角落以外,能堪大任的只剩下两个长辈了——周文王的两位同母弟弟、自己的叔叔虢仲和虢叔。

所以没有任何悬念,年长点的虢仲封到西边雍州,建立西虢,年幼点的虢仲封到东边荥阳,建立东虢。一个大散关,一个虎牢关,守卫周朝的核心政权。



 三、西周时期

1、西虢风云

       由于二虢公和他们的后代兢兢业业扼守周朝二都的东西要道,西周各王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哪怕是武庚“三监之乱”,也由于无法攻入虎牢关威胁到周朝的核心政权。

      长期内,一来已经无史可考,二来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西虢的君主也一直都在中央政府中担任要职,这样的和谐也一直到周厉王时期才被打破。

1)虢公长父

       厉、宣是西周最具故事性的一段时期了,厉王的国人暴动,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他重用好利的荣夷公和在战争上无甚作为的虢公长父(虢厉公),这个时候也是有史一来虢国第一次以周王卿士的身份出现在史书中。国人暴动后,秦国开始占据原先西虢的地盘,代为镇守西陲。而虢国则在周宣王初年东迁到了周朝两个都城之间的三门峡,分成了上阳和下阳二邑,隔黄河相望(因此有些史学家把他们称作“北虢(下阳)”“南虢(上阳)”,这里仍认为是西虢)。而遗留在秦国地盘的虢成为“小虢”,在《秦本纪》中,前687年为秦武公所灭。(但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前775年,是虢石父攻灭了位于三门峡市的焦国,占据了它的城邑、封地和百姓,为虢国拓展了发展空间。)

2)虢宣公和虢文公

       周宣王时期西虢的两个国君虢宣公和虢文公都在历史上留下不错的名声,虢宣公(虢季子白)征伐猃狁(即犬戎)大获全胜,虢文公(虢季)在周宣王时谏不籍千亩(事见《国语·周语》)。

       前823年,猃狁向西周发动大规模进攻,周宣王派尹吉甫击退猃狁后,又于前816年再次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猃狁。虢季子白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斩首500人,俘获50人。虢季子白在班师回朝举行献俘礼时,又命属下不其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取得胜利。此战过后西周解除了猃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庙为虢季子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来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他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并赐予其征讨蛮夷的权力,此事迹都记载于《虢季子白盘铭文》中。

3)虢石父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两位国君的恪尽职守世人不太记得,他们的继任者虢公石父(虢石甫、虢公鼓)却在史上留下了千载骂名。败坏朝纲、废长立幼、最后烽火戏诸侯,让周幽王亡国的这些点子可都要拜这位虢石父所赐。最终,犬戎入京,西周灭亡,虢石父也身首异处。

4)虢公翰与周携王

       在两周间隙,周幽王的废太子周平王即位,因为镐京破败而东迁到洛阳,他的弟弟王子余臣则留在镐京附近的渭南也另立旗号,称周携王。而扶立周携王“二王并立”的正是虢石父之子虢公翰,可惜好景不长,晋文侯就在周平王的授意下收拾了负隅顽抗的周携王,东周的政权彻底稳固,而《尚书》的《文侯之命》据说也是周平王为此表彰晋文侯的文章。

 

2、东虢覆灭

       反观东边的东虢,在整个西周始终寂静无声,在周文王时期还担任周武王和周公旦老师的虢叔,他的后人在周幽王时期居然还只是子男一级的小国。后被野心勃勃的郑桓公所灭。其故事以后再表。



 

 

四、春秋时期

1、虢公忌父

1)周平王时期

       初入春秋的时候,周平王已经是即位49年了,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里,周朝的卿士只有郑国的国君一个人独揽大权,此时的周王卿士是郑庄公,假天王之命而征伐诸侯,俨然不把周王放在心中太重要的位置。于是周平王决定做出改变——把卿士的数量加倍,即让郑庄公出任左卿,而让虢公忌父出任右卿。然而这个计谋很快就被郑庄公识破,于是就有了周郑交质的故事。

       看看地图,周平王的这个想法其实很有战略机制,东周迁都之后,位于西边的虢国和东边吞并东虢后的郑国恰好是洛邑的左右拱卫,即便核心行政区已经比西周初年缩水一半以上了,但是还是可以实现东西两端诸侯国扼守要道的意义。

【隐公元年】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

【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2)周桓王时期

       平王驾崩,换成了他的孙子,血气方刚的周桓王。一来周桓王没有经历过大战争,还是一个愣头青,二来他的父亲王子狐在周郑交质后赶回国都即位的时逝世了,于是乎周桓王新账旧账一起算,打算一上台就完成爷爷的心愿,给郑庄公一个下马威。然而不用郑庄公出马,祭足就已经不菲一兵一卒给新王上了一课。

【隐公三年】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隐公五年】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

3)为王卿士

       终于,周桓王趁着郑庄公在和中原各诸侯跑关系、准备假借王命伐宋国的时候,周桓王抓住了这个郑庄公不敢在舆论上得罪周王的机会,终于培植了自己的亲信——虢公长父,和郑庄公分庭而治。不过国力上远不如郑国的虢国短期内还是无法无视郑国的指挥,充当了一回打手(隐公十一年伐宋)。

【隐公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4)以下不详何君,推算为虢公忌父

【隐公十一年】 冬十月,郑伯以虢师伐宋。壬戌,大败宋师,以报其入郑也。宋不告命,故不书。

 

2、虢公林父(虢仲)

1)从王伐郑

       终于,五年之后,周郑的矛盾终于恶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了。周桓王贸然剥夺了郑国自东迁一来的卿士职务,让虢公林父与周公黑肩任左右卿。忍无可忍的郑庄公罢朝,这更加激怒了周桓王,周郑大战在繻葛打响了。

然而集结了王师、虢师、蔡、卫、陈等诸侯国的联军,却被郑国以一国之力大败,周桓王还被射中肩膀,狼狈大败。这是周王在春秋时期唯一一次亲征,如此不堪的战斗力,使得周王室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瞬间一落千丈,周王的权威也仅剩下名义而已了。

【桓公五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祭、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2)干涉晋国内政

        繻葛之战大败之后的周桓王,只能退而求其次解决邻居晋国的内政问题,然而即便如此,还是丝毫无法撼动曲沃代翼的进程,周王室的权威再一次被诸侯看了笑话。

【桓公八年】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3)出逃虞国

       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远的奈何不了郑国、近的奈何不了邻居,最后虢公林父连自己的大夫都奈何不了了,被大夫詹父赶出了虞国,成了流亡国君了。

【桓公十年】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3、虢公丑(虢叔)

1)一段历史,不详国君,推测为虢公丑

       这段提到虢国的历史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庄公十八年,当时的晋侯晋武公代翼,被周僖王正式任命为诸侯,然而两年后其子晋献公即位,和虢公一起去朝见周王的时候,刚刚登基的周惠王居然违礼,把两个爵位不同的诸侯封待以相同礼数。左传的这一记载不知是在讽刺周王,还是讽刺虢公呢?

【庄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

【庄公十六年】晋师伐夷,杀夷诡诸。周公忌父出奔虢。惠王立而复之。

【庄公十八年】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珏,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庄公十八年】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

2)平定王子颓之乱

       周惠王即位没多久,他的叔父王子颓作乱,虢公丑和郑厉公联手平定了这一场叛乱,算是他人生最精彩的一笔。当初因为卿士之争的虢公忌父和郑庄公的子孙们在牵涉到周王朝生死存亡之时,还是摒弃前仇,站在统一战线上,周惠王也把原先虎牢关以东郑武公征伐的土地给了郑厉公。

【庄公二十年】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

【庄公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夏,同伐王城。

       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原伯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3)再次交恶

       然而,这次周王和虢、郑的“蜜月”太短暂。春天郑厉公勤王,刚到了五月份,郑厉公就一命呜呼了。而他的儿子郑文公即位,和周王一起到虢国巡收。然而不知到是周惠王有意赏赐东道主,还是从当年刚即位违礼的事件中吸取了教训,总之郑文公这次受到了极不平等的赏赐,他生气了,父亲赴国难积劳而死,自己却被如此轻视,于是重新开始和周王进行冷战。

【庄公二十一年】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冬,王归自虢。

4)短暂的和平

       此后,虢国得到了十多年的短暂和平,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样的和平换来的往往是灭顶之灾。只是这一次,让虢国难堪的不是雄风不再的郑国,而是中原即将崛起的新霸主——晋国。

自信心爆棚的虢公丑显然被胜利和荣誉冲昏了头脑,短短半年之间,居然两次跨国邻国虞国,侵略了正在崛起的晋国。韬光养晦的晋献公听从了士蒍的建议,伺机而动。

【庄公二十六年】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

【庄公二十七年】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

【庄公三十年】二十九年,樊皮叛王。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讨樊皮。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执樊仲皮,归于京师。

5)灵异事件

       古人很喜欢在某个重要人物出场或是某个重要事件前奏让鬼神充当一下“剧透”,这样的情况在《左传》中更是屡见不鲜。这次,在虢国出现了一尊神,一尊让所有人都预言虢国要灭亡的神。

【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王从之。内史过往,闻虢请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听于神。”

  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嚚享焉。神赐之土田。史嚚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

6)第一次假途灭虢,丢下阳

       地图上,虢国的下阳在黄河北岸,下阳在黄河南岸。在跨河作战及其困难的春秋时期,注定了灭亡虢国不是一气呵成的事情。而从地图上看,北方的晋国要灭掉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显然晋国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灭了嚣张跋扈的虢国。这平静的十几年中,晋国可是一点也没闲着。在晋国大肆扩张的线路上,几年前已经在北边灭掉了霍,挫败了骊戎,把北面版图扩展到了吕梁山麓;而在西边,吞并了耿和魏之后,黄河以西的土地已经尽归晋有。在南边,也就是黄河以北的土地,只剩下东山皋落氏和虞国、虢国了。换句话说,假途灭虢亦或是先虞后虢,在战略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只是战术上,前者更加有性价比罢了。

       可怜又可爱的虞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中计,于是乎,晋献公在荀息的参谋下,用最小的代价,把版图扩大到了黄河南岸,直接和周王室相连了。



【闵公二年】二年春,虢公败犬戎于渭汭。舟之侨曰:“无德而禄,殃也。殃将至矣。”遂奔晋。

【僖公二年】虞师、晋师灭下阳。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

7)第二次假途灭虢,丢上阳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不听教训的虢公丑还有时间去和西边的小戎国抢个不起眼的桑田,晋国的卜偃不客气地再次下了“五年必亡”的诅咒。当然虢国没有等到五年,邻居虞国依旧不听宫之奇的劝告,再次借路给晋献公,虢国宣告灭亡。很快虞国也因为成为晋国的“国中国”而被包了饺子一锅端。孔子作《春秋》只用了短短五个字“晋人执虞公”,《左传》解释说这样写纯属虞国自己的罪过,让晋侯如此易如反掌。

【僖公二年】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

【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总结:

       历史总是让人唏嘘不已,春秋时期,强国的扩张之路其实都是十分相似,而且每一个强国的崛起往往只需要几个文治武功的君主。而虢国始终为周朝卿士,如果要像东边的郑国、北边的晋国、西边的秦国一样扩张自己的实力,凭借虢国极为核心的战略位置,相信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屹立于中原诸侯。

   然而,虢国还是以一种及其窝囊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切绝对不是虞国的错。说是忠于周室也好,还是说偏安一隅,总之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很多事情也并非今人所能妄加揣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能给现在人带来的也许只有这些镜子般的借鉴作用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2693.html

标签组:[历史] [中国历史] [东周] [春秋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历史推荐文章

历史热门文章

0.0884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