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岛之鬼》的游戏背景——元朝侵日战争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发布时间:2021-06-25 发表于话题:元朝的历史背景 点击:681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综合 > 中国古代史 > 《对马岛之鬼》的游戏背景——元朝侵日战争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手机阅读

十月底的巴黎游戏周索尼发布会上,沉默许久的索尼第一方工作室Sucker Punch公布了他们的一款最新游戏《对马岛之鬼》(Ghost of Tsushima)(暂译名)。这款游戏的背景设定于1274年,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忽必烈第一次远征日本,史称文永之役。文永之役以及忽必烈之后的第二次征日战争弘安之役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天气,可以说是非常具有艺术改编潜力,这个我们后面再提。

预告片一开头仅以时间地点交代整个游戏的大背景

忽必烈的两次征日战争,分别发生于1274年和1281年,而蒙古征服南宋收下中原建立元朝,则是在1279年。换句话说,忽必烈第一次征日是在元朝建立之前,此时战争的侵略方还不能严格的算作中国。不过也不能说这完全是蒙古人发动的战争,因为忽必烈的军队里,虽以蒙古人为核心,数量上还是以汉人为最多,加之当时蒙古的附属国高丽的军队,这其实是一场蒙古族,汉族和朝鲜族对大和民族的侵略战争。所以说,无论是游戏还是别的艺术创作,被置于”侵略者“这一邪恶定位的,并不是直指中国。何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保证华夏民族毫无污点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对别国的侵略历史,就应该像我们对待别国的对我们的侵略历史一样,直面并且勇于承认。何况近八百年过去了,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本就是非常适合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的战争故事,《对马岛之鬼》的出现,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反观我们自己抗日剧连年不断,要是能接受他国的”抗中“作品,这才是民族包容性的体现呢。(发售后无论能不能过审,希望游戏都不要引起网上关于政治方面的讨论才好啊)

对马岛是哪?

对马岛(Tsushima Island)在日本、韩国之间的朝鲜海峡中部,属于日本长崎县,由5个岛屿组成。实际上对马岛离韩国比离日本还要近一些,所以韩国曾就对马岛的归属问题与日本有过纠纷。对马岛的西面就是韩国的济州岛,虽然相比起来济州岛更大一些,陆地和海洋资源也更丰富,不过就军事上来说,对马岛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哪一方占领了对马岛,就相当于占有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岛两块大陆之间的跳板。不过对马岛的资源匮乏,农田非常少,所以对马岛一直与朝鲜半岛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预告片中我们从地图上还能清楚的看到博多,这是否预示着元日战争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博多将会是游戏的主舞台之一?

如此重要的位置,使得忽必烈的侵日战争第一步就是攻下对马岛。文永之役中,蒙古军队农历十月三日从高丽出发,六日便到达了对马岛并全歼了对马守军。这应该就是预告片中所描述的事件,主角也许是对马宗氏的一员,见证了侵日战争的开始,从对马的大屠杀中活了下来并从一名武士化身成为了复仇的”鬼“之忍者。

文永之役与弘安之役

第一次侵日战争文永之役的交战双方实力差距有多大,我们来对比一下。那个年代蒙古大军已经进化到了冷***共用的阶段,而日本守军则还处于纯冷兵器的时代。我们知道,登陆战主要靠的是远程武器,就拿弓箭来比较,蒙古人的强弓是世界闻名的,制作精良,射程长,发射周期短,箭头浸有剧毒。而日本守军的弓箭只是简单的缠藤弓,箭矢的做工也完全不如蒙古,射程不及而且发射周期过长。在战术方面,擅长“一骑打”的日本武士完全被阵法多变擅长协同作战的蒙古军克制。可以说,这场战争完全就是蒙古单方面的碾压。如果说农历十月六日攻陷对马岛是文永之役正式打响的第一战,那么这整场战争持续了多久呢?你一定不会想到,仅半月!但输的一方却是蒙古。

自打下对马岛之后,忽必烈的军队节节胜利,神速突入日本境内的博多湾,日军连连败退,甚至受到战术上的夹击,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大不利局面。可不知为何,在二十日晚,蒙古军突然放弃了陆地上的守备,退回到了船上。有说法是副帅受伤,军队后援不足准备就此撤军,可是这仗才打了半个月,后援不足实在是不太可信。也有说法是蒙古军队仗着自己的远距离作战优势,害怕被熟悉地形的日本人夜里偷袭,才回退到了船上。无论蒙古人的想法是想继续打还是想撤退,总之,他们回到了自己的战船上。但就在当晚,海上突然刮起了台风,二十一日天亮时,海上只剩下了残破的木板。因为这场风暴,蒙古军队三万士兵损失了近乎一半,另一半人只得狼狈回国。文永之役就以此哭笑不得的结局收尾。

次年,幕府就开始为他们认为不久将进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备。学习兵法战术,增强军事装备。除了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外,他们还在很多可能的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就包括前次战争中的主要战场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忽必烈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毕竟忽必烈只是丢了面子,而高丽才是真的肉疼。而忽必烈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派来的使者斩首,丝毫没有想要臣服的意思。忽必烈非常恼火, 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也就是弘安之役。

原本的文永之役,忽必烈的目的其实本质还是在于南宋,因为当时的地理勘测水平很差,海岛的具体位置在地图标的并不准确,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认为日本就在南宋的正东面。于是忽必烈想要令日本臣服,进而从海上包围南宋,并没有想要攻下日本,这也许也能说明为什么忽必烈只派遣了三万人马,而且没有后续增援。可惜没等忽必烈攻下日本,南宋就在1294年,也就是文永之役的五年后被忽必烈拿下了。而之后的弘安之役,忽必烈的目的就纯粹在于征服日本,毕竟蒙古老祖宗训过,要让太阳照遍的地方都成为蒙古族的牧场。那时候,日本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何况令欧洲诸国都闻风丧胆的蒙古铁蹄,在日本一战落得如此收场,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只要忽必烈还活着,日本就注定是他的目标。

打下南宋仅仅两年的仓促休整,忽必烈就发兵远征日本,此次投入的军力超过了二十万人,可见忽必烈是下定了决心。可惜日本方面因为有七年的充足时间作应对措施,无论是武器,战术还是防御措施上,都相较七年前大幅进化。元朝先锋大军“东路军”从六月在高丽集结完毕开始,由高丽盟军的先行部队再次进攻对马岛,而此次竟无功而返。一番苦战之后东路军才再次攻下对马,又一次来到了博多。日本吸收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通过防御工事将元军限制在沙滩上,刚登陆的元军没有了舰船的保护,也无法迅速摆成军阵,蒙古大军的高机动性优势就此失去。直到七月,东路军的大多数登陆作战均以失败告终,部分成功登陆的也被打回了船上。

另一方面,元朝的另一支更大的海上部队“江南军”因为总指挥的突然病故,来不及等待新的总指挥到任便提前从江南出发,这支声势浩荡的大军实在是太过庞大,以至于与东路军汇合之后因为没有指挥,双方在协调军力方面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元军的战况可以说是非常的糟糕。

两军会师后不久的八月一日,整场元日战争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就此发生。一场持续了数日的超大台风席卷了元朝的军队,几乎全部船只都被摧毁,少数将士弃兵逃跑,约十万军队被遗弃在了日本九龙岛的海滩上进行无谓的抵抗,最后活下来的三万士兵被俘获,因南宋尚在时与日本的关系不错,所以除了南方汉人留下来充当奴隶之外,其余士兵被全部斩首。总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士兵在弘安之役中幸存了下来,渡船回国的将士也不敢再回到朝中,而最后回到朝廷里禀报的,只有三人。

去时二十万,归时只余三人,忽必烈什么心情估计没人能够理解。总之这两阵风是彻底让忽必烈对日本有了深仇大恨,一意孤行要进行第三次征日战争,不过直到1294年忽必烈去世,这次征日计划也没有实施。倒是日本的镰仓幕府通过成功抵御元军,有了继续统治日本的有力借口。而在弘安之役中刮起的那一场超级台风,也被神话为”神风““成为日本文艺作品中不老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日本形容军队有救世神武的独特文化符号。

弘安之役失败的原因

导致弘安之役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当然是“神风”,但当时的中国造船术精湛,能够建造出超过八十米长的大型远洋船只,可以有效降低船只在台风中沉没的几率,木头和石块制造的锚重量超过一吨,但它们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二战之后各国的考古学家纷纷开始投身于元朝舰队的考古工作,光是寻找这支庞大舰队葬身鱼腹之地就花了好几年,最终发现了葬送忽必烈大军的真凶。

大汗忽必烈下令动员攻击日本, 只给了一年的准备时间。当时造船工业发达的中国江南及沿海地区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区仍在南宋残党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高丽对于造船很反感,元朝出兵日本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这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何况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忽必烈强压的任务也实属难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要造出4400只船来,对于当时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古代工匠来说,就算造船技术再高明,也没有实现目标的可能。高丽人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粗制滥造甚至滥竽充数。这些舰船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考古发现,船只的主要问题在于主船桅的安装位置不准确,桅杆支座并不能与桅杆紧密结合,这会导致桅杆在风中摇晃,进而扭曲变形,使得船只不能保持稳定。同时,木料上还存在着5-6个钉孔密集地挤在同一个部位的情况,表明这些木头是被重复使用过的。不光是桅杆,就连船锚,船身,甚至龙骨的质量都非常的低劣。这样的船只下水之后,别说是遭遇台风,就是一般稍大一些的风浪也许都支撑不住。

哪怕就这样粗制滥造,高丽人还是依旧无法按时完成忽必烈安排的造船任务,真正交工的4400只船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从船厂中造出来的,更多的则是南宋投降时缴获的“川船”。“川船”也就是河船,相较于远洋船只,河船平底且没有龙骨,吃水较浅,不能够抵御大的风浪,并不是能够跨海作战的远洋舰船。这些甚至没有龙骨,无法抵御风浪的内陆河船,成为了忽必烈征日海军牺牲的罪魁祸首。

对游戏的一些猜测

说回游戏本身。sucker punch作为索尼旗下的第一方工作室,在PS2时期开发过著名的《狡狐大冒险》系列,而在PS3时代则鲜有成绩,最为出名的要属《声名狼藉》(也译《恶名昭彰》)系列。该系列虽然游戏素质本身不能算过硬,只算是佳作水平。但该系列有一个非常出众的优点,那就是画面表现力极强。不少人当初肯定都是冲着预告片里那炫酷的技能特效去玩的这个系列。如今进入PS4时代,机能的解放不知能不能使得sucker punch在《对马岛之鬼》上延续《声名狼藉》的优点,至少从发布会上的实机画面预告片来看,这一点值得期待。

如果你直接搜索Sucker Punch,你会搜到“美少女特工队”

游戏的剧情方面,我们不难猜测,《对马岛之鬼》的游戏剧情应该是跨越了整场元日战争,而不会仅仅停留在第一次的文永之役。毕竟在弘安之役里双方才算是真正势均力敌地在真正地战斗,“神风”的出现也使得弘安之役的剧情更加吸引人。故事应该是从整场元日战争的第一战,文永之役中对马岛被攻陷开始。本来毫无胜算的日军受到上天的眷顾,从台风中捡回了一条性命。而此期间的七年应该就是主角历练成为忍者的过程,他知道蒙古人会回来的,整个日本都知道蒙古人会回来的,在对马岛失去一切的主角就此成为了一个“鬼”,在弘安之役中开始自己的复仇。文永之役中日军失利、弘安之役中又被成功坚守下来的博多湾,也许能成为游戏的主要舞台。元朝大军自身船只的致命问题一定在游戏中不会体现,毕竟“神风”才是艺术改编的重点,只有元朝的大军显得越精悍,“神风”的威力才会显得越巨大。至于这个“神风”是怎么来的,它和主角对马之鬼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就得看编剧怎么发挥了。就算牵扯进来一些神鬼之类的,大家也可以接受。

两场战争分别发生于十月和六月到八月间,预告片里的雪景应该表示除了正面战场之外,别的时间里也有故事发生?

至于游戏的玩法,目前只从一个预告片和几张官图里我们还看不出什么端倪,网上的猜测无外乎就是《仁王》《忍者龙剑传》之类的风格,但从预告片最后的几个短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预告片的最后出现了“空中刺杀”的一幕,游戏应该有部分的潜入要素


主角对着骑兵丢出了爆弹,难道忍具也是一种重要的战斗手段?

《对马岛之鬼》虽然才刚刚公布消息,但是游戏的制作应该已经基本成型,具体的发售日期尚不明确,不过确定了是PS4独占。我个人对这款游戏是非常的期待,不知大家的想法如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一起交流讨论。

文中部分内容参考了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国家历史》。若存在偏差疏漏,还请各位读者指出。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5835.html

标签组:[历史] [元朝] [明朝历史] [元朝历史] [南宋] [军事历史] [蒙古文化] [忽必烈] [蒙古军队] [战争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

0.092329s